每天的上网时间限制在两个小时
这当然不是说一天只有两个小时带着手机,其余时间把手机扔到一边。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,这显然不现实,况且对于一个程序员。这里指的是除朝九晚六的非上班时间。
查看手机里的“屏幕使用时间”,主要对于晚上 6 点到 12 点之间进行分析:微博,B站和微信占了大头;微博上其实并没有关注什么博主,只是用来关注疫情动态,但每次点进去其实只是想看当天的疫情数字,却被其他信息吸引,刷个半天而不自知;索性直接卸载。B站也是在刷完订阅流之后,总会被推荐的视频俘获芳心;推荐视频大多内容相似,内容有限,对于知识面的扩充无益。为此,限制了每天B站使用时间 45 分钟。我本身并不是微信重度用户,但是微信依然占据了打开次数 TOP3,这点属实让人无奈,人毕竟社会性动物。
注意通勤时间
因为种种客观原因,每天早晚两次的通勤要花费 2 个小时。除了单程半小时的地铁外,还有 20 分钟的步行,这也是每天为数不多的体育锻炼。地铁上闹人的噪音在买了 AirPods Pro 不复存在之后,开始更多的看视频和音频,而非文字。这就导致了如果没在通勤时间内看完视频,就要占用工作时间或回家时间去完成它。尤为明显的是,回家之后,整个人比较放松,一旦靠着沙发看视频,往往就会陷入刷视频这个时间黑洞中。对于我来说,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。因为上面说的限制上网时间的任何行动,都会在这里化为无形。看来该找来在吃灰的 Kindle 充充电了。
尝试 Morning Pages
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,倒杯咖啡,拿出一支笔和几页纸,没有主题,没有大纲,脑子里在想什么就记录下来。听上去很有意思。
Keep Reading
这其实不算是改变,因为是年后回上海就一直在做的事。过年在家,辅导妹妹复习功课,每天晚上都会看会儿书。但之前读书都侧重读,读过就算,不求甚解。读文学书尚可,读非文学类的书,做笔记真的很重要,这有助于整理作者的思路和论述逻辑。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一直在书架上,因为疫情缘故又翻了出来。因为书里有较多的对比论述和位置地形描述,所以做一些笔记,借助地图软件去作标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。尝试了一下,很有趣。我想这才不会为了读书而读书。
最后,最重要的一点,改变从现在发生,今天晚上开始实践,GO.